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有关游泳基本常识

时间:2022-07-15 05:12:56 作者:天下 字数:4303字

无论是咋室内还是游泳池或者露天海边,都应该了解这些游泳安全常识。那么有哪些游泳基本常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有关游泳基本常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有关游泳基本常识

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另外女同学月经期间均不宜游泳。

…… 此处隐藏456字 ……

8、教育孩子要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按时到校和离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逃学、不私自离校出走,放学后不在校内外逗留,及时回家;

9、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发现不安全因素或险情应立即避开或及时报告家长、老师或报警;

10、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要加强日常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由于家长疏于管理,造成学生溺水伤害事故监护人负全责。

防溺水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事实上,防溺水安全教育不是“远离水边”所能概括。不详细说明溺水危险性,孩子们恐怕仍然无法抗拒戏水的诱惑。同时,有些防范溺水的误区需要规避,例如即使有成年人在场,或是在相对安全的泳池游泳,也不能掉以轻心。有时溺水者因为窒息,根本来不及呼救。又如游泳圈、塑料吹气玩具只是暂时浮在水面上的辅助工具,一旦漏气或没被抓住,则可能酿成溺水事件。因此,有必要提高未成年人对危险的辨别能力,教给他们自救的有效方法。

除了自救,防溺水安全教育还包括如何对溺水者正确施救。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直接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救援,很可能将自己也置于危险境地,反而加大救援难度。只有尽快呼救,请求成年人及专业人士的支援,才是未成年人对他人施救的正确做法。要和孩子们讲清道理,救援是为了使人成功获救,不是为了逞英雄。

此外,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对象除了学生,还有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果自己都没有形成安全防范意识,当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与保护。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6月21日发布的第3号预警中,就强调了要加强家校沟通,督促家长增强安全和责任意识。

暑假将至,有关部门和学校在传达和落实防溺水工作要求时,需要引以为戒。把防溺水安全教育做好,才可能降低悲剧重复上演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