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方法就是用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时间管理方法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管理好时间流程框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管理好时间流程框架
对于我们的时间,可以划为长期、中期、短期,我们需要做好对每个部分的例行例行管理。
如何进行长期管理?---四象限法则+规范化。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时间管理的四象限,确定我们必须要做的“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然后规范化的安排时间去做。
比如,对于我而言,要想做到持续的自媒体输出,坚持写作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我就要规范化时间去写作,我给自己的规范化是:
早上6-8点,是我规范化写作时间,这段时间什么都不干,只是写东西,哪怕写不出来,也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如何进行中期管理?---每周可视化
对于一周内的内容,做一个形象化的展示。
…… 此处隐藏1237字 ……
人的大脑能储存很多东西,但有限,不要相信某事情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你还能记得,释放大脑的储存负载,让大脑着重于去思考,平时有什么信息、任务和灵感要在忘记之前用工具记录下来,使用的工具要尽可能的方便,易用,便捷。
2. 处理 —— 处理分类
只有及时处理信息,对信息及时做出决定和归纳成类,你才能避免信息的堆积和碎片化,处理信息时采用二分钟法则和四象限法则,二分钟方法就是如果一件事情两分钟内能解决的事情,无论是何种事情,马上着手解决掉,如果不能再进行分类。分类则采用四象限法则,四象限法则是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划分成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3. 计划 —— 计划安排
除了既有的日程安排外,可以设定每日,每周,每月,每年你需要完成的重大事件,把他们排进日程表。每天要做的事件采用三只青蛙理论,前天晚上睡觉前设定第二天最重要的三件事,起床后就可以开始着手这三件事了(同理可用于每月的“三只青蛙”, 每季度的“三只青蛙”,每年的“三只青蛙”)。每周要做的事采用习惯21天效应,一件事只要坚持21天就能习惯成自然,成为一种习惯。每月要做的事采用日历行程表的方法,将每月要做的事排进日程表。每年要做的事采用原望清单法,让自己每年都有收获和进步。
4. 执行 —— 坚决执行
执行是Getting Things Done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要言行一致,制定了计划就一定得做到,这能很好地提升你的自我认同感。执行时你应当在不分心的情境下,一次只执行一件事,既不要多线工作,也不要让你的工作突然中断。采用番茄工作法,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短暂休息5分钟继续番茄时钟,每4个番茄时段可多休息一会儿。番茄工作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5. 回顾 —— 回顾检查
目前我采用的是一周回顾一次,采用PDCA循环法对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进行回顾,对工作和其它事情进行回顾,看看哪里做的不好,需要改进,重新做出调整计划。这样能使得计划更有效地进行,更加合乎工作程序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