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监察》这部五集反腐专题片,凭借着权威的视角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强烈的反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观看专题片《国家监察》党员学习心得大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国家监察》党员心得1
1月12日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一集《擘画蓝图》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播出后,反响热烈。
…… 此处隐藏2722字 ……
廉政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善了古代政治道德环境,造就了一大批为官公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的清官廉吏,他们廉洁清正、奉法循理、刚直无私、勤政爱民的政治品质与操守作风,不但深受后世为政者的推崇和民众的爱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之重》通过挖掘古人在廉政制度上的探索和努力,将这些历史的镜鉴展示给观众。廉政制度是每个为官之人都应遵守的,仔细思考廉政制度,探索如何廉政,如何遵守廉政制度,古人给了我们很多例子,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继续努力。
其实何必待到法律制裁,人这一生,食不过三餐,睡不过一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国家监察》党员心得5
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战略任务,需要全党参与、全民参与,需要协同联动、共同努力。
增强廉政自觉。搞廉政建设,领导干部的自律很重要。监督总是外在的,也非常有限。制度是死的,要靠人来执行。为了坚持原则,总要得罪一些人,这是难免的。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这是极不应该的,也是可以避免的。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仰起头来看看,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来想想,自己对人无愧。做官应当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为官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牺牲。自由度越来越小,隐私权越来越少,这是领导者应当付出的成本。领导干部要把群众装在心里,把工作做到实处,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举措,利民要有真成效,这样才是真正履行了党的宗旨,做到了执政为民。
明确廉政责任。搞好廉政建设,人人都有责任。领导干部既要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又要兼济天下、风正一方。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几乎任何一个朝代,在其创始阶段都能很快收拾动乱残局,进而迅速走向黄金时代。但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不太容易了,需付出更多的智慧和辛苦。
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既要加强教育,又要从严惩治,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到实处。当年太子朱标曾劝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把一枝荆棘摔在地上,让太子捡起来。荆棘多刺,太子无从下手。朱元璋把荆棘的刺全部拔光,把光秃秃的荆棘塞到太子手中说:“我这些做法,都是为你削除荆棘上的尖刺啊。”惩治腐败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利剑。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坚决惩治腐败,以震慑罪犯、取信于民。
健全廉政制度。要重视抓好廉政制度的建设,建立“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意大利出台了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对公务员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做了限制性规定。在芬兰,公职人员如果接受商界的任何吃请和游山玩水,都将被视为受贿行为。在香港,公职人员接受吃请,如果一顿饭的费用按就餐人员平均分摊,超过公职人员月薪的1%,就属于受贿行为。
我们要增强制度意识,切实抓好已有制度的落实,防止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总结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及时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着眼于新的形势,大胆进行探索,借鉴“他山之石”,制定一批新的规章制度。
发展廉政文化。要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渠道,努力培育氛围、营造环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全起来、深入人心,使反腐倡廉成为一种自然、成为一种必然,使廉洁自律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种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