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1
近日,单位组织全体干警观看了一期国学大讲堂,主要内容是关于“杨震拒金”的故事。在收听收看之后,引发我一系列思考。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内容种类多、范围广,而且有深度,这个故事我还是第一次了解,仔细听来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便将自己的感悟随笔记下。
…… 此处隐藏5209字 ……
所以,当时人们就称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亦称其为'关西夫子')。
杨震教授的学生,英贤甚多,不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虞放、陈翼就出气自杨震门下,虞放在汉桓帝时,官至司空(掌管国家工程建设的官员)。
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5
今天,我读了一篇见利思义的人物故事,《杨震拒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杨震在荆州做官时,发现学生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推荐王密做昌邑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为表达谢意,给了杨震十斤黄金,但杨震却拒绝收下王密送的黄金。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对见利思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杨震的行为中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当杨震在个人利益与道义的抉择中,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不被金钱所迷惑。所以,我们也要像杨震一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在面对个人利益时,我们应该想到符合道德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而失去一个最重要的人格,如果一个人失去自己的人格,就不能个为人处事了。
见利思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所以,我们在解决道德的问题时也要像杨震一样“先义后利”,不能愧于自己的良心,这样社会才会和谐,民风才会纯正,国家才能安定。
当时他在东莱做太守,就举荐了一个读书人叫王密,举荐他当昌邑令,就是昌邑的县官。王密很感谢他,所以有一天晚上就带了一些黄金去送给他,杨震看到他送来的黄金,就跟王密说:「我很理解你,还举荐你做官,你为何如此不理解我,还要送我黄金?」王密说:「没有关系,只是我一点心意,绝对没有人知道。」杨震就说:「何以会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所以,一个人的品德在何处容易被人看出来?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才能显现一个人的节操。王密听完之后,觉得很惭愧,就把黄金带走了。
因为杨震非常的清廉,这个榜样也传给了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儿子秉、孙子赐、曾孙彪,官职都做到三公的地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